11月12日,隨著恩平市的一根工業煙囪被順利拆除,江門市工業煙囪拆除工作已全面覆蓋了三區四市。南都記者從江門市環保局獲悉,江門從11月初起開始鐵腕推進工業煙囪拆除工作,截至當日,已拆除工業煙囪30根,在推進環境治理、生態保護和城市建設等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工業煙囪原址將建成城市景觀帶,以響應廣東省推進“城市雙修”的號召。
江門市委書記林應武表示,拆除煙囪是市委、市政府鐵腕治污的體現,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建設美麗僑鄉的需要,全市各級各部門要跟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節奏,大刀闊斧地動起來、干起來,為建設美麗僑鄉而努力奮斗。
市委書記兩度要求拆除煙囪
江門造船廠、造紙廠、甘蔗化工廠、無線電廠、食品廠……新中國成立后江門工業迎來大發展,厚積薄發。上世紀80年代,江門工業基礎已排名全省前列,而西江兩岸也因聚集大量工廠而成為了工業煙囪的聚集地。
圖1 江門無線電廠廠煙囪拆除現場
隨著時代的推進,曾經為江門鑄造輝煌的工廠逐漸轉型,而大部分密布在西江沿岸的煙囪也已陸續停用。不過,時至今日,這些煙囪中仍有少數被保留下來,用于燃煤鍋爐排氣。為了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建設美麗僑鄉,江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鐵腕推進各項“綠色工程”,其中就包括對這些工業煙囪的拆除工作。 據了解,本次工業煙囪拆除工作正是在林應武要求下加速開展的。今年7月20日,林應武在實地檢查西江水體保護工作時,便現場要求沿線各區市拆除沿岸煙囪。11月3日,林應武再度前往西江巡河,在檢查發現工業煙囪拆除進度未夠理想后,當即要求國資系統帶頭,引導其他企業積極跟進,盡快全部拆除沿岸煙囪。
圖2 江門甘蔗化工廠煙囪拆除現場
三區四市加快拆煙囪行動
在市委書記的要求下,加上從11月開始的“環保執法百日整治行動”,江門拆除工業煙囪行動加速并覆蓋三區四市。以蓬江區為例,該區僅用一周時間,就先后拆除6根位于西江沿岸的工業煙囪,高新區(江海區)在11月也先后拆除了五根工業煙囪,而其余新會、鶴山、臺山、開平、恩平等區市也相繼對中心城區內的工業煙囪進行拆除或制訂拆除計劃。
此外,市環保局還通過完善鍋爐淘汰機制等一系列措施,對高污染燃料小鍋爐開展淘汰工作。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江門全面完成全市349臺高污染燃料小鍋爐淘汰工作,加快推進主城區燃煤大戶淘汰退出。今年10月,江門就關停了北街(聯營)發電廠130蒸噸/小時燃煤鍋爐,新會粵新熱電聯供有限公司的2臺130蒸噸/小時燃煤鍋爐改造搬遷工作也已提上議事日程。
改造原址提升環境品質
煙囪被拆除后,原址將如何建設?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江門正大力推進“城市雙修”,即修復城市生態,改善生態功能,修補城市功能,提升環境品質,建設美麗僑鄉。在此大方向的指引下,江門將把城市中心區的工業遺址打造為新的城市景觀。比如高新區(江海區)就計劃用三年時間,沿江門河、西江邊建設50米寬20公里長,集休閑、商住、工業遺存、總部經濟于一體的城市中軸景觀帶。
圖3 江門新貌
其中從江門船廠至勝利橋,共4公里,將提升改造工業遺址和沿江老舊民居,打造商住與休閑于一體的城市客廳;從勝利橋至江門橋,共約5 .5公里,將結合高端文化設施與白水帶森林公園、釜山公園,建設集親水休閑、戶外健身于一體的濱江休閑城市慢行系統,打造中軸城市陽臺;從江門橋至中外運碼頭,共7 .5公里,將對沿線廠企進行“三舊”改造、引入社會資本、政府收儲等綜合手段,推陳出新,建設總部經濟圈,打造城市經濟綠廊;從外海中外運碼頭至港澳碼頭,共3公里,將升級改造西江沿岸灘涂,建設濕地公園,打造人文風光與自然風光相結合的西江外灘。